中新網7月23日電 據教育部網站消息,2020年高考已于7月10日結束,后續考生查分、填報志愿和高校錄取等工作即將展開。以往這個時段,也是各類涉高考招生詐騙的高發期。“花錢進名校”“內部有指標”“提前發獎學金”等各式騙法經常上演。近年來,隨著技術發展,不法分子詐騙手段不斷翻新,一些招生詐騙甚至披上信息化的外衣。
教育、公安部門提醒廣大考生和家長,切實提高警惕,增強防范意識,提防招錄“陷阱”,謹防受騙上當。
資料圖:高考考生走出考場。中新社記者 劉占昆 攝
陷阱一:查分短信有“木馬”,“釣魚”網站有后門
考后考生和家長最關心的就是高考分數。一些不法分子會抓住這個心理,試圖通過偽造查分“釣魚”網站或者發送帶有“木馬”病毒的手機短信,入侵考生電腦或手機。一旦得手,便會盜取考生的手機號、身份證號、銀行卡號等資料,進而盜取網絡支付賬號實施詐騙。
【案例】有媒體報道,2019年高考后,考生家長劉先生收到一條“可提前知道高考分數,早做準備,更好的填報志愿,爭取讓孩子上一所心儀的好學校”的短信。劉先生高興之余,便點擊了短信上的鏈接,可最終讓劉先生沒想到的是,孩子高考成績非但沒查到,自己手機網銀里的一萬多塊錢還不翼而飛了,而且不停地收到該短信,十分苦惱。
【提醒】高考結束后,各地招生考試機構會及時公布高考成績查詢時間和查詢方式。警方提醒:考生和家長在查詢考生成績時,一定要有辨別真偽的意識,通過學校或教育部門官方指定的查詢方式或查分網址查詢成績,切記不要輕易點擊手機短信里來歷不明的鏈接。
陷阱二:內部有關系,花錢就能錄
不法分子盜取考生信息后,利用考生和家長低分高錄的僥幸心理,通過“偽基站”發送低分也能提前錄取的詐騙短信,或者打著招生機構“有內部關系”的幌子以花錢錄取為由實施詐騙。
【案例】2017年高考,吳女士的兒子因為成績不是很理想,只是勉強達到三本的分數線,家人一致決定復讀一年。2018年高考,吳女士的兒子仍舊發揮不穩定。吳女士很擔心孩子在第二年高考也上不了理想的學校。而就在此時,吳女士接到自稱某高校招辦的電話,稱可以提前安排讓吳女士的兒子獲得其學校的二本入學資格,但是需要先交3萬元的保證金。面對能上二本學校的誘惑與高額的保證金,吳女士猶豫很久,當吳女士決定聯系對方辦理繳費時,卻發現那個“負責人”的電話已經停機。
【提醒】以往“內部招生”“特殊指標”“補錄”等騙局常常出現在高考志愿錄取結束后。不法分子謊稱某高校名額沒能招滿,通過花錢“打點”可讓考生獲得特殊指標或補錄名額。近些年,有騙子在考前就用各種借口,讓家長交錢保留名額。警方提醒:高考招生錄取系統有嚴密的全國統一的認證加密體系和監督機制。所謂花錢能上好大學、好專業,分數不夠也能上大學的都是騙人的伎倆。考生和家長要從正規渠道了解、確認考試招生政策和信息,時刻保持清醒頭腦,收到來歷不明的通知書要仔細甄別,切勿輕信。一旦發現受騙,請及時報警。
陷阱三:黑客能改分,交錢能“包過”
不法分子利用考生和家長想順利通過考試的心理,通過散布“考試未過,可內部操作”“內部加分”“交錢包過”等詐騙信息,聲稱可以通過技術手段進行改分,騙取事主轉賬。
【案例】2019年高考成績公布后,小邵對自己的成績有點不太滿意,恰巧此時有位神秘的陌生人聯系上了他,宣稱自己是名黑客,可以修改高考成績。小邵起初很是懷疑,但當黑客宣稱他已經侵入到了成績系統,并準確說出了小邵的姓名、學校、成績等信息后,小邵開始對神秘的黑客深信不疑,并通過銀行轉賬支付定金1000元。第二天,黑客聯系小邵說成績已經更改完畢,但個人資料沒能及時更新,要求小邵補交500元,心急的小邵又轉賬500元。至此,神秘人消失得杳無蹤影。
【提醒】此類自稱可修改高考分數的純屬騙局。高考網上閱卷并非一般理解的互聯網,而是采用內網閱卷,根本不存在外部黑客入侵的可能。網上閱卷科目首先在保密場所進行集中掃描,再通過專線傳送到有關評卷點,全程實行“無死角”監管。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世上沒有不勞而獲的事,切勿相信黑客改分騙局。
陷阱四:志愿填報找“專家”,小心受騙被誤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