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分鐘為你模擬飛向火星全過程!
星空
人類文明最神秘的存在
火星
最有可能的“下一個地球”
7月23日
文昌航天發射場
“天問”征程,正式開啟!
目標:火星!
這是一場沒有宇航員的征程
4億公里、耗時7個月以上
浩瀚宇宙中,一粒微塵也要叩問
此次火星環繞器所涉及的任務有五段:地火轉移、火星捕獲、離軌著陸、中繼通信、科學探測。此次地火飛行路徑超過4億公里,在漫長的7個月里任何一個環節出問題,都將前功盡棄。由于器地距離遠,導致通信時延大,當地球與探測器相距最遠時,單向通信延時將達到22分鐘左右,一來一回通信延遲44分鐘左右。
回眸地球,凝望起點
滿載夢想和榮耀奔火而行
在地火轉移段,環繞器需要進行4-5次中途修正和一次深空機動修正飛行路徑,走過超過4億公里的路徑,才能逐漸飛近火星。
只能通過自主管理
踩下“太空剎車”
火星捕獲段:發射約200天后,探測器將被火星捕獲,此時距離地球近1.93億公里,通訊時延約11分鐘,只能通過自主管理制動點火進入火星捕獲軌道,這一腳“剎車”風險非常高:踩早了,速度降得過低就會墜入大氣層撞擊火星;踩晚了,就不能被火星引力捕獲,從而飛離火星。
獨自在遙遠神秘的另一顆星球
踏出來自地球的
中國足跡
離軌著陸段:進入捕獲軌道后,環繞器將調整至停泊軌道,完成著陸巡視器預選落區的探測和進入點位置調整動作。確認著陸條件滿足要求后,將擇機降軌釋放著陸器,著陸器分離后環繞器再抬軌回到停泊軌道。
讓我們一起充滿期待地問候一聲
火星,你好!
中繼任務結束后,火星環繞器將再次進行降軌進入科學探測軌道,并利用7種有效載荷,對火星軌道空間、火星表面開展科學探測,獲取火星表面圖像、地質構造和地形地貌、表層結構、礦物組成和分布、空間磁場環境、近火星空間環境粒子特征及其變化規律。
制作: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八研究院
記者:張建松、周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