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減貧故事)統戰助力貴州脫貧攻堅:村企幫扶疏通產業“大動脈”
中新網貴州晴隆7月23日電 題:統戰助力貴州脫貧攻堅:村企幫扶疏通產業“大動脈”
記者 劉鵬
在貴州省晴隆縣光照鎮者布村,記者看到村中的食用菌基地和加工廠一片忙碌。在食用菌基地的邊上的位置,一塊寫著中央統戰部光彩事業產業扶貧示范基地的牌子醒目地立在其中。光照鎮鎮長楊昌益指著食用菌基地告訴記者:正是得益于中央統戰部村企幫扶,這個邊遠、大山溝里的者布村才拓寬了脫貧致富的道路。
“村里的食用菌項目總面積9500平方米,28個食用菌大棚,一年能夠種植兩季,每季能夠種植食用菌35萬棒,每棒菌棒實現產值4.5元(人民幣,下同),每年預計可實現利潤70萬元,解決60余人貧困人口的就業問題。”站在村里的山頭上,俯瞰村中一排排黑色大棚,楊昌益的眼神也隨著自己的決心變得更加堅毅,因為這筆扶貧效益的賬單即將成為現實。
圖為基地里的食用菌菌棒。 劉鵬 攝
四面環山,風速小,溫度適宜,水資源豐富,者布村地理和氣候條件適合食用菌的種植。通過前期調研考察,結合資源優勢,2017年底,中國光彩事業基金會資助200萬元用于者布村食用菌種植項目建設,同時光照鎮引進有種植技術的農業公司與者布村創新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進行合作,共同開發種植食用菌項目。
“食用菌項目順利投產,不僅拓寬了者布村脫貧致富之路,也帶動了當地原有的烤煙和養殖等產業。”楊昌益說,村里有了大產業支撐,村民生活更有奔頭,發展產業的積極性更高了。
晴隆縣是中央統戰部定點幫扶的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之一,2016年以來,中央統戰部重點開展了基礎設施建設、醫療扶貧、教育扶貧、人才培訓等扶貧項目,同時整合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的資源和力量,合力助推晴隆各項事業發展。其中,企業與貧困村的結對幫扶,疏通了當地產業扶貧的“大動脈”,提升了當地扶貧的“造血”功能。
近年來,中央統戰部協調引進貴州興偉集團、萬達集團、亨通慈善基金會等10個企業幫扶晴隆縣新坪社區、六壩田村、者布村等6個貧困村,引進幫扶資金共計1271.58萬元,有效推動當地產業扶貧項目的順利開展。
板栗樹生長歷史悠久,素有“中國板栗之鄉”之稱的望謨縣,現有板栗種植面積23.6萬畝,該縣平洞街道的洛郎村是板栗種植的核心區,是中央統戰部定點扶貧項目之一。
“兩年前的板栗園中的每畝板栗產量僅為400斤,現在每畝板栗產量增加至800斤到1000斤不等。”望謨縣平洞街道黨工委書記龍益賓說,板栗產量的翻番主要得益于高產示范的帶動。
2017年,中央統戰部引入上海均瑤集團結對幫扶洛郎村,投入資金和技術支持,以提高板栗產量質量為基礎,建立了“望謨縣萬畝板栗高產示范園”,有效推動望謨板栗產業專業化發展,讓一顆顆“小板栗”成為脫貧致富的“大金果”。
均瑤集團就結合自身的產業特點與優勢,利用旗下上海吉祥航空有限公司(簡稱:吉祥航空,下同)的有利條件,讓小板栗飛上藍天,成為村民脫貧致富主渠道的一個新開始。如今,吉祥航空每天的航班上有一款15克的“哆吉栗”即食板栗,外包裝印上了“脫貧攻堅國家計劃,均瑤集團幫扶項目”的公益廣告,在吉祥航空每天幾百個航班上配發,一年可消化1000多萬袋,銷售1000多萬元。此舉為望謨板栗打響了品牌,擴大了銷路,實現了板栗飛出大山的夢想。
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政協副主席、望謨縣委書記李建勛表示,近年來統一戰線聚人力、物力、智力等參與貴州脫貧攻堅,不僅匯聚了外在力量,更有效激活了內生發展動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