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好黑土地 端好“中國飯碗”
22日下午,正在吉林省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四平市梨樹縣國家百萬畝綠色食品原料(玉米)標準化生產基地核心示范區,走進玉米地中,察看黑土層土質培養和玉米長勢。習近平總書記說,東北是世界三大黑土區之一,是“黃金玉米帶”“大豆之鄉”,黑土高產豐產,同時也面臨著土地肥力透支的問題。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保護好黑土地這一“耕地中的大熊貓”。他說,你們探索實施玉米秸稈還田覆蓋,不僅可以增加土壤有機質,還能起到防風蝕水蝕和保墑等作用,這種模式值得總結和推廣。
吉林省乃至東北地區是我國農業、畜牧業、鮮奶主產區,在全國農業版圖中地位舉足輕重。黑土區是中國最大的糧食生產基地和商品糧輸出基地,是國家糧食安全的“壓艙石”。保護好黑土地,對于保障糧食安全、推進現代農業發展具有特殊重要意義。習近平總書記對梨樹縣探索實施玉米秸稈還田覆蓋的模式,給予充分肯定,表明在保護好黑土地上進行了有益探索。從更大的視角看,保護好黑土地要創新思維做好統籌大文章。
保護好黑土地,要有危機感。多年來,東北地區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了極為重要的貢獻。也要看到,由于長期高強度開發利用,黑土區耕地長期透支,地下水超采嚴重,資源利用的弦繃得越來越緊,生態環境亮起了“紅燈”。黑土地是大自然的饋贈,也是老祖宗留下的寶貴資源。要本著對歷史負責的態度,堅持科學治理、有效保護、永續利用,把保護好黑土地作為系統工程,按照綠色發展要求,以鞏固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和保障土地資源安全、農業生態安全為目標,加大力度、重點保護、全面規劃、統籌推進,不斷提高黑土區的耕地質量和生態環境質量,進而夯實國家糧食安全的基礎。
保護好黑土地,要創新思維。保護好黑土地,是推進東北農業綠色發展的重要內容,要強化綠色發展思維,堅持從保護和治理修復黑土地入手,強化土壤污染管控,大力發展種養結合、生態循環農業,加快形成綠色生產方式,把東北黑土區打造成為綠色農業發展先行區。同進要繼續抓好試點示范工作。前不久,農業農村部專門為東北黑土地保護利用工作下發通知,《通知》指出,繼續在東北4省(區)的32個縣(市、區、旗、農場)推進東北黑土地保護利用試點示范 。這樣的試點示范帶有方向性,有標準有目標,應該抓住時機,深入研究具體保護措施,使試點示范具有廣泛的復制性,為全面推廣夯實基礎。
保護好黑土地,要做好統籌大文章。保護黑土地,根本目的是實現糧食安全可持續、資源環境可持續。因此,要處理好保護資源與糧食生產之間的關系,既要轉變過去那種透支資源、污染環境的生產方式,也要防止出現片面強調“保護”、削弱糧食生產能力的情況。總體上,要通過優化農業生產布局,大力推廣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生態保育型農業技術,走“在保護中利用、在利用中保護”的路子。在實施中,要堅持問題導向,綜合運用工程、農機、農藝、生物等多種措施,突出重點、用養結合、綜合施策,集中連片推廣黑土地保護利用綜合治理技術模式,重點解決項目區黑土變“瘦”、變“薄”、變“硬”的問題,持續改善黑土地耕地質量,防止耕地退化。
要著眼于端好“中國飯碗”這一重任,統籌糧食安全、農民增收和黑土地保護之間的關系,將黑土地保護與鄉村振興緊密結合起來,堅持保護與利用結合,突出重點,綜合施策,不斷提高黑土耕地質量,保護好黑土地這一“耕地中的大熊貓”。(久泰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