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7月23日電 題:“天問”探火 解惑“熒惑”
中新社記者 孫自法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23日中午從南海邊的文昌航天發射場順利啟程,奔向宇宙“星辰大海”中的火星,中國行星探測也由此邁出第一步。
火星由于其肉眼可見的火紅顏色以及不斷變化的亮度和位置,在中國古代稱之為“熒惑”,被視為戰星、兇星。
如今,隨著科技進步,“熒惑”大兇天象之惑雖早已不惑,但火星是否有生命存在、人類能否移民火星、火星研究可否幫助揭開宇宙和生命起源之謎……眾多新的疑惑有待探索求解。
可以說,中國“天問”探火,必將進一步解惑“熒惑”。
中國國家航天局稱,火星是離太陽第四近的行星,與地球鄰近且環境最為相似,是人類走出地月系統開展深空探測的首選目標,對研究地球的“過去”和“未來”具有重要比較意義。
來自中國科學院的消息說,通過“天問一號”任務實施,中國科學家有望在火星生命信息、火星內部局部構造、火星磁場及其形成與演化、火星地質特征和演化歷史等研究領域取得一系列原創科學成果。
從“東方紅一號”到“天問一號”、從北斗導航到神舟飛天、從“嫦娥”奔月到“天問”探火……中國航天已實現從無到有、由弱漸強的跨越發展。
從幾百公里近地軌道到數萬公里同步軌道、從38萬公里地月距離到最新開啟約5500萬至4億公里地火空間旅程,中國航天探索太空的腳步一直堅定前行、走向越來越遠的深空。
有航天專家指出,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將一次性實現環繞火星探測、著陸火星并進行巡視探測,集“繞、落、巡”三種任務為一體,這在世界上屬于首創。“天問一號”任務成功實施,將推動中國在行星探測、空間科學、空間技術等領域進一步發展,使中國躋身世界航天強國和全球深空探測領先者行列。
當然,太空探索是全人類共同的事業,對各國而言,既要能獨立自主開展,又不可關起門來單打獨斗。這正如中國官方表態:“中國航天不會做缺席者,也不會是獨行人。”
據了解,中國火星探測作為開放性的科學探索平臺,已與多個國家和組織開展多個層面、多種形式的國際合作。中國將秉承“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同國際社會一道,攜手推進世界航天事業發展。
以偉大詩人屈原長詩《天問》命名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正在奔赴火星路上,目前正是屈原名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