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昆明6月28日電 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網站近日發布研究成果,研究人員發現中國西南、泰國北部、緬甸等地區很可能是家雞的起源地和馴化中心。該研究成果于近期在線發表在《Cell Research》雜志上。
家養動物的馴化促進了人類生活方式從狩獵向畜牧的轉變,是新石器時代農業革命的重要內容,是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之一。闡述家養動物的起源與馴化相關問題,對家養動物的有效保護和利用,以及了解人類自身的進化歷史和疾病發生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家雞是馴化最早的鳥類之一,根據不同的需求,人類已經培育數百種不同用途的家雞品種,例如用來食用的蛋雞和肉雞,用來打斗娛樂的斗雞,用來觀賞的觀賞雞等等。到目前為止,家雞的飼養范圍最廣、數量最大,其數量甚至超過了其它家養動物的總和。因此,家雞在國民經濟和人類社會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到目前為止,對家雞在何時、何地起源這一基本問題目前仍然沒有確切的定論。雖然已經確定紅原雞是家雞的主要祖先,但是紅原雞分為五個亞種,家雞起源于哪個紅原雞亞種目前并不清楚。不同的研究基于不同的研究材料、分子標記和方法得出不同的結論,目前認為南亞、東南亞和中國北方都可能是家雞的起源地。
為系統性地解析家雞的起源和馴化,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所張亞平課題組、吳東東課題組聯合國內外研究人員,經過多年的努力,獲得了全部5個紅原雞亞種的基因組數據,以及分布于東南亞、南亞、中東、東亞、歐洲等地區家雞的全基因組數據,通過大量的群體遺傳學分析,發現家雞并不是以前認為的多地獨立起源,印度、中國北方等并非家雞的起源地。
家雞是由Gallus gallus spadiceus紅原雞亞種馴化而來。目前Gallus gallus spadiceus亞種主要分布在中國西南、泰國北部、緬甸等地區,說明該地區很可能是家雞的馴化中心。
研究人員進一步分析了家雞基因組中所受人工選擇作用,發現大量生殖相關基因在家雞馴化中受到人工選擇作用,進一步支持人類馴化促進家養動物生殖行為的改變。
該研究以863 genomes reveal the origin and domestication of chicken為題,在《Cell Research》雜志上在線發表,同時,《Science》雜志發表了題為“The chicken first crossed the road in Southeast Asia, ‘landmark’ gene study finds”的點評文章,系統介紹了該研究成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