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西寧6月28日電 (孫睿)青海省氣候中心28日對外發布,今年6月以來,由于降水偏多,導致地處三江源腹地的青海南部地區災害多發。
三江源地處地球“第三極”青藏高原腹地,是長江、黃河、瀾滄江三大江河的發源地,是中國及東南亞地區重要淡水供給地。
據青海省氣候中心最新統計顯示,6月以來,青海南部地區降水量偏多32.2%,降水日數偏多2日,多地出現連陰雨天氣,連續性降水及短時強降水引發暴雨洪澇7起、冰雹4起、地質災害2起。
青海省氣候中心工作人員楊延華介紹,6月以來(截至6月22日),青海南部地區降水偏多,平均降水量達91.1毫米,較常年(68.9毫米)偏多32.2%,其中6月11日至22日偏多49.8%。
從青海南部各地降水量來看,瀾滄江源頭雜多降水量為152.2毫米,較常年偏多77%,三江源腹地的久治縣降水量為186.0毫米,較常年偏多86%,均列1961年以來第一位;黃河源頭瑪多、長江源頭沱沱河接近常年。
“由于6月以來,三江源地區平均降水日數達17天,較常年偏多2天,且降水極端性強,導致三江源地區災害多發。”楊延華分析稱,果洛州由于短時強降水引發冰雹及暴雨洪澇災害共計8起,達日縣發生泥石流災害1起;玉樹州由于連續性降水引發暴雨洪澇災害3起,泥石流災害1起。
楊延華表示,三江源地區發生的暴雨洪澇、冰雹及地質災害,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人員傷亡及財產損失。預計7月上中旬,三江源地區降水量較常年偏多一成,各地要繼續加強防汛抗災,減少暴雨洪澇引發的泥石流、塌方等災害的影響,減少災害損失。(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