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最高法副院長李少平:從制度上把冤假錯案降到最低限度
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至今已走過五個年頭。這一最高法派出的常設審判機構,致力于依法及時公正審理跨行政區域重大行政和民商事等案件,推動審判工作重心下移、就地解決糾紛、方便當事人訴訟。
五年時間里,被喻為“家門口的最高人民法院”的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充分發揮司法改革“試驗田”“排頭兵”的作用,審理了聶樹斌案、顧雛軍案等大要案,彰顯著中國法院公正司法的能力和水平。
2020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第五巡回法庭庭長李少平接受了澎湃新聞()專訪,回顧總結了巡回法庭五年間所取得的成效。李少平還介紹了巡回法庭在破除司法地方保護主義藩籬、促進裁判尺度統一以及審理社會影響較大的大要案方面的經驗做法。
談及冤假錯案,李少平說,最高人民法院既主動加大冤假錯案的復查甄別力度,也非常重視“防患于未然”,出臺多項規程、意見,以期從制度上機制上把錯案可能降到最低限度。
談巡回法庭取得的成效:
實現審判重心下移,既方便群眾又服務當地發展
澎湃新聞:巡回法庭被喻為“家門口的最高人民法院”,亦被視為十八大以來司法改革的“試驗田”“排頭兵”。過去五年間,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有何成效?起到什么作用?
李少平:各巡回法庭自設立以來,不負黨中央的重托和人民群眾期待,狠抓執法辦案第一要務,率先推行司法責任制改革,著力提升司法服務水平,有力化解涉訴信訪矛盾,積極服務和保障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是實現審判重心下移。通過分流最高人民法院本部大量案件,減輕本部辦案、信訪壓力,初步形成本部統一領導、集中精力制定司法政策和司法解釋、審理對統一法律適用有重大指導意義的案件,巡回法庭分區下沉的基本審判格局。
二是發揮司法改革“試驗田”作用。各巡回法庭率先推進司法責任制改革,隨機分案、隨機組成合議庭,實行合議庭辦案負責制,案件不再層層審批,實現“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的改革要求。落實庭領導帶頭辦案制度,庭長、副庭長帶頭辦案。加強審判團隊建設,厘清主審法官、法官助理、書記員職責范圍,辦案效率明顯提高,以第五巡回法庭為例,年均結案率均超過90%。加強審判監督管理,堅持放權與監督相結合,建立完善類案強制檢索、主審法官會議、裁判文書交叉檢驗、第三方案件質量評查等制度機制,推進法律適用統一。通過組織觀摩庭審、業務授課、業務調研等形式,加強對巡回區地方法院的審判業務指導,提高巡回區法院的審判水平。精減機構設置,實行扁平化管理,提高運行效率,為司法體制改革的推進提供了示范和借鑒。
三是方便人民群眾訴訟。各巡回法庭充分發揮貼近基層、貼近一線的優勢,不斷拓展便民服務范圍,被人民群眾親切稱為“家門口的最高人民法院”。有的巡回法庭積極開展巡回接訪閱卷等巡回工作,堅持“當日來訪當日接談”,開展跨域立案、視頻接訪、法律咨詢等便民服務。有的巡回法庭堅持“讓信息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深化信息技術應用,借助遠程視頻接訪系統,為交通不便當事人提供在線訴訟指導。同時,各巡回法庭積極暢通群眾訴求渠道,就地化解涉訴信訪矛盾,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四是服務當地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各巡回法庭立足區域特點,通過審判、調研、提出司法建議等方式,積極為巡回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第一、第六巡回法庭掛牌設立國際商事法庭,完善國際商事爭端解決機制,服務保障“一帶一路”建設;第二巡回法庭發布關于東北三省法院服務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典型案例,為東北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營造良好法治氛圍;第三、第四、第五巡回法庭通過發送司法建議、積極與巡回區省級政府法制部門溝通交流等方式,促進提高地方行政執法規范化水平。
談行政爭議訴源治理:
做到案結事了,堅持保障相對人合法權益
澎湃新聞:第五巡回法庭如何處理征地拆遷、暴力拆違等行政糾紛?在探索行政案件“訴源同治”上有何經驗?
李少平:第五巡回法庭成立三年多以來,受理的行政案件數逐年增長,已累計受理4877件,其中過半數因征地拆遷引起,案件類型包括征收決定、征收補償、強制拆除及賠償、政府信息公開等。這與近年來西南地區城市建設快速發展有關,亦反映出人民群眾在征地拆遷中日益增長的司法需求。第五巡回法庭在處理此類案件時遵循以下三個基本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