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速遞)全國人大代表張金華:“戰、急、平”統籌規劃航空救援體系
中新網北京5月26日電 (記者 梁婷)“應急救援離不開通用航空、通用航空本身應為國為民承擔應急救援業務。”今年全國兩會,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特種飛行器研究所(航空工業特飛所)高級主任設計師張金華依然關注著航空應急救援話題。
今年疫情背景下,他對“老話題”有了更多“新思考”。張金華認為,應急救援是通航發展的著力點,通用航空產業的發展為應急救援航空體系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
“未來我國社會化航空應急救援體系應逐步形成以‘軍隊力量為骨干、通用航空力量為主體、其他力量為補充’的模式。”張金華建議,站在通用航空“戰、急、平”戰略定位角度,協同謀劃應急救援航空體系建設和通用航空的發展。
具體而言,他認為,要把通航企業作為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建立布局合理、統一調配、平災結合、多元聯動、空地一體的應急救援支援力量。使通用航空發揮“平時是通勤運營經濟的新銳經濟力量,急時是航空應急搜救的主體社會力量,戰時是低空支援保障的國防輔助力量”的作用。
在今年全國人代會上,張金華帶來“在全國構建5個區域航空應急救援中心”的建議:以國家應急管理部牽頭構建全國航空救援指揮中心,依托南方北方航空護林總站建設東、西、南、北、中5個區域航空應急救援中心。他介紹,每個中心的布置位置立足兩小時內覆蓋該區域。在全國5個區域航空應急救援中心下轄37個航空場站,作為骨干網絡予以建設,以后逐步拓展應急救援航空場站保障范圍。
張金華同時建議在荊門建立中部區域航空應急救援中心。湖北荊門是全國地理中心,愛飛客鎮是全國首個愛飛客綜合體,境內有兩座機場,300公里范圍還可覆蓋周邊7個機場。同時荊門是洪澇災害的易發地區。張金華認為,依托漳河A1級水陸兩用通航機場建立中部區域航空應急救援中心十分必要。“根據目前已形成的機場空間布局,從救援效果、技術可靠、經濟合理等方面考慮,荊門作為中部區域航空應急救援中心,即可滿足重點區域救援需求,又能兼顧其它區域。”
張金華指出,由于中國經濟發展、社會發展不均衡,對航空救援的需求也不盡相同。為此,區域航空應急救援中心的建設頂層設計分步實施,發展航空救援可從通航發達地域率先啟動,形成成功的發展模式,再逐步向其他省市進行復制,最終形成全國布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