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綜述)調準“音”、定好“調”:黃河治理奏全新“大合唱”
中新社北京5月26日電 題:調準“音”、定好“調”:黃河治理奏全新“大合唱”
中新社記者 李佩珊
九曲黃河,從世界屋脊出發,東流奔騰注海。這條5464公里的長河,孕育了沿岸豐饒的物產、燦爛的華夏文明。然而也因流經地勢復雜,上游水土流失、下游泥沙淤積,歷來多災多難。目前,中國貧困地區有三分之一分布在黃河流域。
2019年9月,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曾囑托,“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怎樣才算“幸福河”?又要如何“造福人民”?今年全國兩會期間,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再一次成為熱議話題。
——一盤棋
在世界范圍內,跨界河流由誰治理、如何治理,都是一件頭疼之事。黃河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陜西、山西、河南及山東9個省(自治區),流域內地勢西高東低,高差懸殊,形成自西而東、由高及低三級階梯。觀察認為,保衛黃河安瀾是個系統工程,需要各種要素支撐,其中因地制宜、科學施策的綜合治理方案尤為重要。
為此,全國人大代表、寧夏銀川市市長楊玉經提出在國家層面制定黃河保護法?!包S河流域情況復雜,從黃河流域生態系統的整體性出發,統籌考慮流域上下游、左右岸協同發展,把水資源利用、水污染防治、漁業、交通、景觀、文化等方面問題一體化考慮,為流域系統性、整體性、綜合性、差異性保護和治理提供長遠立法保障?!睏钣窠浾f,統一制定系統治理規劃,建立流域統一監測、統一管理治理機制和全流域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可助推形成“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的格局。
全國人大代表、河南大學黨委書記盧克平則為此次兩會帶去成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九省聯盟的建議。“具體來說,建議建立九省區聯席會議機制和區域互動合作機制,統籌解決沿黃九省區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中遇到的問題,指責明晰了,可達精誠合作?!?/p>
——一種色
得益于黃河這條母親河的滋潤,流經的地區形成了豐富多樣的濕地資源、林草資源。資源保護,便是綠色發展;綠色發展,也是黃河治理的總基調。全國政協委員、甘肅省水利廳廳長霍衛平認為,“幸福河”不僅是安瀾暢通、水量充沛的安全健康河流,也是尊重自然、人水和諧的生態河流,對于上游地區來說,做好水源涵養保護,尤為重要。
“不能大搞開發,可以發展特色產業?!比珖舜蟠?、陜西省定邊縣十里沙村黨支部書記石光銀也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包S河流域經濟林保護十分重要,我們可以通過發展節水農業,出臺生態補償政策,實現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的有機結合。”
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阿壩州州長楊克寧則表示,開展國家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災害頻發區綜合治理等工作在上游涵養區試點可行。“上游的水土流失加劇嚴重影響了中、下游地區的生態安全,源頭治理可成為綠色發展的基礎工作?!睏羁藢幈硎荆訌姺值貐^、分流域差異化設置綠色考核指標,則提供了發展導向。
——一首歌
千百年奔流不息的黃河,留下了許多文化遺產。全國人大代表、山東藝術學院副院長劉曉靜認為,追溯黃河的珍貴文化遺產就是對中國文化追蹤溯源。“建議設立黃河文化資源數據庫,利用現代科技手段推動黃河文化深入研究?!彼毖?。
全國人大代表、青海省玉樹州民族歌舞團團長扎西多杰長期從事文藝工作,對黃河文化保護也有自己的獨特見解。他表示,促進黃河流域各民族傳統的音樂、舞蹈、工藝美術、民間文學、戲曲的保護與發展,尤為重要。“整合串聯現有沿線的旅游精品線路容易,但是打造黃河主題的文藝作品需要深入思考。我們目前正在以黃河主題創作舞劇《大河之源》。其實最希望的是今后來黃河沿線旅游的人,不僅將美景盡收眼底,也將美好存留心間。”
“治河”之策,也是“治國”之策。編制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已被寫在了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也成為了新的發展任務。如何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需要沿線調準“音”、定好“調”,更需協同治理共奏全新的“黃河大合唱”。(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