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觀中國)習近平兩會的“特意安排”,特在何處意在何處?
中新社北京5月26日電 題:習近平兩會的“特意安排”,特在何處意在何處?
作者 鐘三屏
5月24日,在中國的兩會時間,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特意”與湖北代表團見面,此時距他作出武漢“封城”決斷已經過了四個月。回溯這場舉國戰疫,習近平的目光始終關注著湖北。
一幀幀畫面,記錄下習近平對荊楚大地的“特別關切”——1月中國農歷大年三十“夜不能寐”,2月視頻連線湖北強調“武漢勝則湖北勝,湖北勝則全國勝”,3月專門赴武漢實地考察“請大家再堅持一下”,4月給武漢社區工作者回信表達“一直牽掛”,5月到湖北代表團專程看望。
從戰疫到疫后 “決勝之地”有何新意涵
觀察認為,一系列密集互動,不僅承載著習近平對湖北的牽掛惦念之情,也凝聚著他對湖北逐步“恢復元氣”的通盤考量。
湖北,曾是疫情“風暴眼”,恢復煙火氣、找回生機繁華被擺在重要位置。從遏制疫情擴散蔓延、千方百計救治病患、抓實抓細防控舉措,到如今提醒“針尖大的窟窿能漏過斗大的風”,仍要繃緊防控之弦,防止“疫后綜合癥”,呼應著習近平所叮囑的“慎終如始、善作善成”。
湖北,也經歷著經濟陣痛,亟待恢復景氣。中央為湖北定制了一攬子計劃,“在湖北最艱難的時期搭把手、拉一把”;習近平鼓勵湖北把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業態新模式加快壯大起來,促進經濟行穩致遠;他相信湖北“底子”還在,湖北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
疫情不僅傷及生命、經濟,還對湖北的“精氣神”有所影響。從集結4萬醫護人員入鄂的行動,到“武漢必勝!湖北必勝!全國必勝!”的鼓舞,再到此次特意到湖北代表團看望6000萬湖北人民的代表,可見習近平提振士氣之用心。
觀察認為,在疫情肆虐階段,湖北是疫情防控決戰決勝之地,湖北勝則全國勝;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當下,湖北復蘇程度依然關乎全國大局,或可視為另一層意義上的“湖北勝則全國勝”。
從湖北看全國 讀懂“治理樣本”之意義
疫情“是對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中國有答得好的地方,也有不如人意處。習近平強調“正視存在的問題,抓緊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開出從體制機制層面入手的“制度藥方”。
比如,加強公共衛生安全治理。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如何改革,疫情監測、預警、應急響應如何實現聯動,如何健全重大疫情救治機制,配套的公共衛生法律體系如何跟上,文明生活方式如何成為新風尚……由此織牢織密公共衛生防護網。再如,完善城市治理,積極探索大城市治理新路子。還要重視基層社會治理,推動社會治理重心下移,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城鄉基層治理格局。
制度是管根本、管長遠的,也最能用于對抗“不確定性”,尤其是像流行病這種人類尚未足夠重視的非傳統安全風險。對此,習近平強調“善于運用制度優勢應對風險挑戰沖擊”。
觀察認為,習近平面向湖北的系列講話,不僅僅說給湖北聽,也是說給全國聽;湖北或可成為中國完善國家治理的一個樣本,為整個國家學會從“一次性危機治理”向“可持續治理”轉變提供經驗。
從今朝看未來 災難后要變得更聰明
觀察認為,習近平對湖北的“特殊關切”,置于時間經緯下“透視”,還有一層更悠遠的叩問——下一次遇到類似災難,會應對得更從容嗎?
習近平今年在浙江考察時曾告誡,“每一次災難過后,我們就應該變得更加聰明”。恩格斯也有句類似的名言,沒有哪一次巨大的歷史災難不是以歷史的進步為補償的。
這引導人們思考:作為國家和個體,如何面對災難、超越災難,幫助自身成長成熟,從而變得更聰明?
習近平這次對湖北代表團說,“你們采取的措施、得到的教訓,都為今后的疫情防控創造經驗,這是湖北很大的一個貢獻值”。
此前,他在世衛大會視頻會議上發言時做出預判,“人類終將戰勝疫情,但重大公共衛生突發事件對人類來說不會是最后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