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中國當局首先發現病毒時,中國官員忽視向世界衛生組織匯報的義務,并施壓世衛組織誤導全世界。全世界無數生命被毀,同時遭遇巨大經濟困境。”美國總統特朗普當地時間5月29日在白宮再次甩鍋中國,并宣布終止與世衛組織的關系。
如果特朗普的這一邏輯成立,那么各國都應出現與美國類似的疫情曲線。但事實并非如此。
比如,同為發達經濟體、同步獲知疫情信息、同樣擁有優越醫療條件和健全公共衛生體系的德國和日本走上了與美國完全不同的抗疫路徑。兩國不僅成功控制住疫情,并已開始有序重啟。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北京時間5月30日,德國和日本累計確診病例分別為18.2萬和1.6萬,而這一數字在美國已經突破驚人的174萬。
為什么德國和日本能夠跑贏病毒而美國卻不能?美國到底輸在哪?
首先,美國輸在滯后反應上。三國之中,德國在應對疫情上是最及時的。日本因籌辦東京奧運會等原因存在滯后反應的情況,但隨著疫情發展及時做出了調整。而美國的情況是,特朗普政府出于競選、經濟等因素的考慮,始終沒有給予疫情充分的重視,白白浪費了兩個多月的疫情防控黃金期。
第二,美國輸在不尊重科學上。無論是在德國還是在日本,科學界的意見始終被高度重視,政府在制定策略、出臺舉措時會優先考慮專家們的意見。而美國的情況則是,特朗普本人在疫情初期堅持認為“新冠肺炎就是大號流感”,此后又多次發表反科學言論。受其影響,美國疾控中心在疫情期間無法充分發揮作用。
第三,美國輸在機制失靈上。在德國,聯邦政府負責指導和協調各州防疫,各州政府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采納或部分采納聯邦政府的意見。在日本,地方政府同樣承擔疫情防控的首要職責,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之間是一種協同關系。在美國,聯邦政府與地方政府在疫情中沒有表現出“勠力同心”,反而“各自為戰”,甚至惡語相向。有評論指出,在政治極化的大背景下,聯邦與各州也在發生撕裂。
第四,美國輸在防疫動員效果不佳上。相比于德國、日本兩國民眾的自覺自律,美國民眾顯得更為隨性。雖然美國各級政府和疾控部門對疫情進行了宣介,也出臺了“居家令”,但仍有大批民眾違規外出,這在客觀上加劇了疫情。此外,由于白宮傳遞出的信號混亂且相互矛盾,許多民眾至今仍未充分認識到疫情的風險。
綜上可知,美國在這場疫情中暴露出的問題幾乎全部來自于內部。當前,美國一些政客一味從外部找原因,完全是找錯了方向。中國和世衛組織不僅沒有隱瞞疫情,并且為全球抗疫做出了巨大貢獻。
正所謂正視問題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美國只有反躬自省、取長補短,才能最終贏下與病毒的這場較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