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全國政協委員、香港中國學術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黃平近日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提出了大變局里題中應有的一層內涵:“百年未見的,也包括中國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弱國窮國,而是在短時間內、用和平的方式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重要非西方大國,并在世界上發揮積極作用。”
臨此大變局,黃平認為,中國與世界皆需適應,尤其是互相適應。因為中國是世界的一部分,是其中一支重要的和平與發展力量。“中國登上世界舞臺,甚至常在聚光燈下,面對重大國際事務和全球問題,該發聲就發聲,該擔當就擔當。當然,誰也不能大包大攬,中國更永遠不會稱霸世界。”
黃平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所長和歐洲研究所所長,長期研究國際關系和中外關系,對世界格局變化及走勢有獨到觀察。對于這次全球抗疫中出現在美國的“政治病毒”和美國近來的對華態度與做法,黃平表示,這是自1972年中美關系“破冰”、1979年中美建交以來沒有過的。
“中國一直致力于建設穩定而健康的中美關系,理性、妥善處理分歧,化解矛盾。當然,核心利益與原則問題從來不讓步。”黃平指出,現在有一些美國政客粗魯且不負責任地攻擊中國,這對美國自己也是非理性的、有害的。
今年是中國與歐盟建交45周年。黃平表示,中歐作為世界上重要的兩大和平力量、兩大市場和兩大文明形態,維系了多年的良性互動。他說:“中國一貫支持歐洲一體化,支持一個安全、和平、繁榮的歐洲。同時,在中國面向全世界的開放中,歐洲是中國主要的互利合作、互補互鑒的伙伴,而不應是系統性競爭對手。”
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在兩會期間透露,中歐雙方正就盡快舉辦第二十二次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保持溝通,并積極探索適時召開中國-歐盟峰會,雙方還將爭取年內完成中歐投資協定談判。
黃平指出,當前世界尤其需要中歐之間的協調與合作。“中歐共同堅持開放包容與多邊主義,將既有利于中歐,也對世界其他地區形成積極輻射與正面外溢效應。”
放眼未來,世界不同文明差異究竟走向沖突,還是互補互鑒,黃平向記者表達了自己的思考。在他看來,文化差異不是抽象的理念之爭,而是在實踐上互相認知與磨合的過程。“世界各個文明如何做到和而不同、優勢互補,需要在長期交往中增進彼此了解與尊重。傲慢、偏見與無知會導致沖突與零和。”
黃平以為,中華文明在歷史長河中滋養了謙虛、平和、大度、包容的待人之道。在中國越來越深入地融入世界的過程中,對外溝通交流也要弘揚傳統,并講究方式、時機,尊重言說對象。
“文明互鑒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而要細水長流、潤物無聲。”黃平如是說道,言辭中閃爍著對中國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信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