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戰略司令部畫圖渲染中俄核威脅 美媒“吐槽”:錯誤太多 歪曲事實
近日,負責揮舞“核大棒”的美國戰略司令部發布推特,轉述了現任司令查爾斯·理查德的一段話:“無論今天和未來,我們面臨的威脅都是真實的,在這場疫情大流行期間并沒有改變。當我們繼續尋求并提供一個安全和有保障的世界時,其他國家則在繼續挑釁和不負責任地行事。”
同時,為了使其更加通俗易懂,美國戰略司令部還專門配發了三張圖片:
第一張圖題為“盡管美國有所克制,俄羅斯和中國仍在積極擴大核能力”,畫的是所謂的中、美、俄三國未來幾年部署的各種核武器系統。
第二張圖中,美國稱過去30年間其核彈頭儲備下降了85%,而中、俄等國的核威脅卻在持續上升。
第三張圖美指責“競爭對手”違反核軍控協議,研究新型武器,并在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期間開展武器試驗,擾亂地區安全。
很明顯,美戰略司令部想通過這三張圖將美國包裝成一個核威脅下受委屈的“弱勢群體”。但更明顯的是,事實并非如此。
5月7日,由參與“曼哈頓計劃”的多位科學家發起建立、主要關注全球核危機的美國媒體《原子科學家公報》專門發表文章,直指美戰略司令部發布的圖片內容錯誤太多,“極具誤導性”。
第一張圖的主要錯誤有三。首先是對比不公平,圖中強調的是“未來能力”,卻將中、俄兩國大量已經部署的武器系統納入其中,而已經部署的美國武器則被“順便省略了”,使其看起來處于弱勢地位。同時,該圖將中國同一武器系統強行“一分為二”,例如美國防部認為DF-31AG是“DF-31A的增強版”,但在圖上卻成為兩個單獨的系統。
更關鍵的是,該圖并沒有說明每個武器系統的實際數量,武器系統多不代表核打擊能力強。比如,美國計劃通過其GBSD項目建造400多枚陸基洲際導彈,可能“遠比中國擁有的所有洲際導彈都多”。文章認為,“美國擁有的核武庫綽綽有余,而且在未來幾十年內,仍將如此”。
第二張圖也不準確。根據權威數據,從1990到2020年,美國的核彈頭從約21400枚減少到3800枚左右,降幅是82%。俄羅斯則從約3.7萬枚減少到4310枚,降幅高達88%。相比美、俄,中國的核彈頭數量一直很少。所以,“美國的削減不是單方面的——恰恰相反”。
第三張圖則堪稱“賊喊捉賊”。2019年8月,特朗普政府退出《中導條約》,并很快開始研究并試射該條約禁止的中程導彈。相比其他國家的可能違約,美國廢約的行為更為惡劣。美國在今年2月份測試了洲際彈道導彈,3月份測試了高超音速導彈滑翔體,這些試驗都在新冠肺炎疫情流行期間。
最后,圖中稱有些國家“對削減核武器毫不在意”。事實上,俄羅斯作為美國在核武庫方面的主要競爭對手,遵守了削減核武器的協議,并且愿意將《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不附加任何條件”的延長五年,而特朗普政府卻在為續約設置各種障礙。